其他
周星:超越影像——中国电影的文化景观
编者按:2016年春节档涌现出了多部“现象级”电影作品,引起社会广泛关注。为加强作品评论,引导文艺创作,探析电影发展的规律与趋势,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、中国电影家协会、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、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等共同举办了“档期概念与类型创作”—2016春节档电影作品研讨会。现刊发一组专家文章,以飨读者。
电影春节档的复合性意义
电影文化正在步入新常态,形成了一种新的多样形态的影像关系的介入,包括电影和市场逐步协调、青年观众左右电影发展走向等要素。评判和分析倘若无视这一新常态,将无法对电影真实性深入把握。
中国电影的三个“刚性”观
支撑中国电影2016年增长的三个因素:刚性的市场,刚性的观众群落增长,刚性的电影创作批量化。
三个文化景观及其启发
中国电影需要加强的要素:基于现实探索的人文景观、基于融通中外的合家欢景观、基于创造性的浪漫景观。
2016年中国电影发展态势惊人,档期的价值凸显而出,放映归档和创作归类已经成为不少人的呼唤,下一步发展的局面也似乎看得见。于是,当今时代,判断与评价电影需要一种宽阔的意识已经无法回避,即已经不能单一从电影自身来看待电影文化,因为已经进入需要市场衡量和价值判断相互为用的时代。不仅是因为电影具有超越影像的社会透视价值,还因为电影是文化先导,具有影响广泛的意义。漠视现实市场的谈论总是隔了一层,而看不到市场后面的动因与文化潜流背景,也容易沦为被动的数字奴仆。站在这一基点来看待春节档期电影,可以透视更多的内涵。
*注:注释见纸版